《江苏师范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矢志教坛勤作舟 春风化雨育英才

摘要:编者按: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在我校有这样一群老同志,于人生青壮年,他们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学校建设。或矢志教坛,潜心传道授业;或笔耕不辍,凝神著书立说;或殚精竭虑,谋求学校发展。至年高退(离)休,他们仍然坚守初心,贡献余晖,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积极配合学校高水平建设。为了践行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本报特推出专版,带领读者领略他们的卓越风采。  【个人简介】吴报强,男,1942年6月23日生于重庆。1958年南京市第三中学毕业,后就读于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修科。1960年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分配至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1981年获郑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并来徐州师院工作至今。1986-1987年,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访问(普通访问学者);1992-1993年,赴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访问(高级访问学者),并获该校数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专业方向是微分几何。开设十余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主持并完成十余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0年起,聘评为教授。是我校首批理科硕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校学术委员会成员,校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成员。是江苏省政协常委、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民进主委。  关心下一代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话题。在这宏伟大业中,耕耘着无数园丁。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我院退休教授吴报强先生。在三尺讲台上度过近半个世纪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走进数学与统计学院,如果问到“吴报强”,老师们就会描绘起他们心中的样子: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宽厚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善待年轻人的人,一个待人诚恳的人,一个勤于学习、知识渊博的人;他是一个谈吐风趣即便在课堂上也是幽默横生的人,最重要的,他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  以炽热的感情关爱下一代  吴教授的行为中离不开一个“爱”字,是对数学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这源自他善良博爱的天性,源自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数学系2005级2班是他施教的最后一届本科生,上的课程是“数学分析”。他为了克服高校主讲教师只管教学,不认识学生的情况,将学生的照片全部复印了,分别贴在自己手中的学生座次表上。开学不久,他就能叫出全班同学的姓名,这大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也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在课程结束时,全班学生送给吴老师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每个同学书写了对吴老师想说的话。深受感动的吴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道:“这是一件珍贵的礼物,是我矢志教坛的最高奖赏,是我执教终身的丰厚回报。”  2019年,吴教授因病住进了医院,主管他的冯春光大夫说:多年前(2001年),吴教授因心肌梗塞在ICU(重症病房)抢救,刚脱离危险,就在病房中给研究生上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吴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在讲座、讲话、报告、座谈中,也传递他的大爱。真如2002年在全校毕业生典礼上代表全体老师所说的那样:  希望你们热爱事业,热爱工作,热爱你们的学生。热爱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它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可以说,一个人若对工作木然和厌弃,那真是人生的不幸;  希望你们勤奋,对事业和工作的热爱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勤奋将激发你们思想的火花,开启你们智慧的大门。人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精彩中潜伏着诱惑,无奈中却包孕着机遇。要抗拒诱惑,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奋然前行。  希望你们诚信,在这物欲横流却又呼唤诚信的时代,以诚待人,言行一致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做人必须遵循的准则。  希望你们宽容,不要埋怨社会的冷漠,不要感叹世态的炎凉。你们就是社会的一分子,就是构成自身环境中的一员。良好的氛围也来自自己的努力,用博大的胸怀去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希望你们坚强,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也会有布满荆棘的坎坷,灿烂的阳光过后也会有暴风骤雨的张狂。你们要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咬紧牙关,因为黑夜之后将是黎明的曙光;  希望你们有坚定的信念,坚信我们所献身的事业是人类最伟大壮丽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动摇;  希望你们幸福,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人总要寻找生活中的另一半,都要和意中的伴侣共筑爱巢,一道哺育新的生命。人的生活要有时是轰轰烈烈,但又常常是琐碎而又平凡,要在宁静淡泊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高尚的理想激励下一代  吴教授自己就是一个钟情数学科学、钟情教育事业的人,一个被理想驱动的人。他对理想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激励下一代的故事:  1956年,中共中央颁布了我国“科学发展的中长远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受此鼓舞,在南京第三中学高二甲班的教室里,正举行一场名为“让理想插上翅膀”的主题班会。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少年纷纷走上讲台畅叙自己的理想。一个14岁的少年宣示他的未来:做一个数学教师—数学家。终身研究数学的奥秘,多么令人神往;一辈子传递数学的美妙,又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吴报强教授。  他不会在冥冥的空想中打发时光。他和班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个“爱因斯坦数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了许多活动:开展解题讨论、给数学期刊投稿(问题征解)、书写数学日记、轮流报告心得、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他以全部优秀的成绩迎来了高考。他的志愿全部是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数学系”。他接到的录取通知书是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扬州师范学院的前身)。虽不理想,但在一片厌学的氛围(学校花大力气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中,他依然努力着。两年后,一张派遣单把他送上了北上的列车,他要去一个未曾听说过的地方---邳县---一个偏远而穷困的地方,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虽然经历了贫穷和饥饿,他还是爱上了这块黄土地。他爱学生的质朴(直到现在每年还受到运河师范的老学生的问候和看望),他结婚生子,他依然孜孜不倦,自学了数学系本科的全部课程和日语。  命运为他开启了另一扇大门。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经过激烈的竞争,他被郑州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从认识英语26个字母开始,直接阅读专业文献,每天攻读十几个小时。他的勤奋终于有了回报:1980年,在全国第一次举办的大型数学专业国际会议(双微)上,他是遴选出的4个作大会报告的研究生之一。  他被分配到我校以后,依然勤奋,依然执着。他是我校第一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也是我校首批理科硕士生导师。从一个专科生到一个法国博士也许就很平常,但这个榜样并非遥不可及,他就在学生的身边,他追求理想,勤奋拼搏的精神还是激励着学生。  以精湛的教学传授给下一代  吴教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论证时,严谨准确,如形成文字,则不能多一字,又不能少一字;在阐述时,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课堂上,他的语言诙谐而幽默,准确而生动。正如他自己所说:当几十双眼睛注视着你,这渴望的目光必催促你使出浑身解数。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为了听得真切,常常站立而听,不愿漏掉一字半句。学生常常说:听吴老师的课,就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教学测评成绩也是全系最高之一,有时达到99分以上。数学学院领导曾要求青年教师多听吴老师的课,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的教学艺术。  吴老师深受学院里青年老师的尊重。他的课对所有青年老师开放。他多年的备课笔记也被青年教师索要了不少。他指导的刘笑颖、林晓洁两位老师都获得了学校最高教学奖;他精心指导的孙莉老师还获得了省基础学科(数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特等奖。  以老骥伏枥的精神关心下一代  吴教授曾应聘担任几年校教学督导员的工作,并担任理工科教学督导组的组长。督导组参与了全校范围内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试卷检查、考试督导、教学计划的执行、课程建设的评估、教学选优活动的参与等。  仅就每学期期末考试巡考而言,不论寒暑,其足迹遍布校园各个考场,大楼上下,腿脚不便,都没有让其丝毫懈怠。他力促监考老师专心致志,行监考之职,以正考风。  作为理工科教学督导组的组长,他要求督导组改变“督导”有余,“引导”不足的状况。因此他们每听一位老师的课,都要安排时间和被听课的老师充分交换意见。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安排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语言的使用,PPT和板书等都在交换意见之列。  在督导组任职的几年中,他每年还给全校的新进教师开设讲座《课堂教学漫议》(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新教师虽然学历完整,特别是近年,几乎都具有博士学历,但学习和教书毕竟不是一回事。对很多人来说,第一次走上讲台,怎样讲课,怎样为师,面临不少困惑。吴老师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要点、做法、细节。不仅如此,在教学的起步阶段,怎样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吴老师都做了积极的引导。他鼓励青年教师:要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要勤于学习,完善自我;要追求卓越,敢于创新;要善于合作,凝聚团队;要心怀天下,肩负责任;要不怕挫折,持之以恒。  吴老师为人谦逊而低调,就连申报副高、正高职称,也是系里动员,系里没有其他老师申报时,才申报的。正如他的座右铭: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与世无争的品格也许并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但他求得了心灵的平静。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如霜的半个世纪里,他为培养下一代贡献了全部力量。  (文字、图片来源: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离退休工作部) 

红白跑道展青春风采,竞技赛场铸苏师精神

摘要:  10月22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江苏师范大学第五十四届秋季运动会于泉山校区田径场缓缓拉开序幕,各级领导、教职工及学生运动员代表出席本次开幕式,周汝光校长致开幕词。他强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新时期,弘扬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刻不容缓的使命。本届运动会在体育文化展示环节增加了中华五禽操汇演,展示了学校融合传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随后,五星红旗在全体师生的注视下冉冉升起,运动员代表与裁判员代表相继宣誓。随着第一声发令枪响,为期两天的运动会正式开始。  花样年华 放飞梦想  本次开幕式的体育文化展示环节可谓是热血生命与激情青春同绽放。结合时事,许多方阵的主题都围绕着“疫情”这个主题:敬文书院以“保护伞”的寓意,将伞作为主要道具融入表演;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音乐旋律的递进展现出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美术学院则以更直观的方式,用舞姿向疫情时期的逆行者们致敬……如此紧扣时代命运的步伐,正彰显了作为师大人应有的品质。疫情当前,生命优先,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人的团结,不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本次运动会共有四个单位荣获体育文化展示一等奖,其中,音乐学院和文学院的群舞都令人记忆犹新,且各具特色。音乐学院的方阵负责人石鑫宇表示:“服装是最大的亮点,我们想要表现各个民族的特色,所以在表演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民族舞和古典舞的呈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美术学院的同学们想表达的是全民族团结的中国力量。参演的孙桂浩同学对这次表演十分满意:“一开始由于大家还不熟悉,排练很辛苦,但随着训练的进行,我们配合得也越来越默契,今天是呈现得最完美的一次!”音乐学院的同学们将自己的专业运用在本次表演中,给我们带来了极致的观赏体验。文学院的舞蹈方阵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他们将青春活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在创意新颖之余暗含细腻设计。一个个花球与一张张笑颜竞相争艳,尽显青春热血,扬我师大风采。精彩表演的背后不只是演员们的刻苦排练,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吴辰越讲述了作为负责人的艰辛:“这次方阵主要是大一的同学参加,所以每天中午一下课我们几个负责人就赶去云龙校区排练,结束后再赶回泉山校区上课,可以说是靠意志力和责任感克服了身体上的疲劳。”青春与梦想的放飞,热血与意志的拼搏,这或许就是运动会的意义所在。  凌云赛场 青春无悔  两天中,在一方小小赛场之上,红白相间的跑道见证着运动员们的点滴足迹,是汗水与泪水的挥洒,更是勇气与毅力的比拼。  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程子豪同学在男子三级跳远比赛中潇洒夺冠。对此他谦虚地说:“刚听到名次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我很敬佩的几位跳远高手因为竞赛较多都没有参加比赛,所以拿到第一名我也感到幸运。”在问及取胜关键时,他自信地分享:“关键在于自我调节,自我关注,自我超越。”从程子豪的脸上,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喜悦,看到了谦逊的姿态,看到了拼搏的勇气……这就是青春少年最热血的样子。  商学院的辅导员鲍春晓老师是此次教师女子100米比赛的冠军。刚下赛场,她就被兴奋热情的学生们团团围住,害羞地接受着同学们的鲜花和掌声。“我平时比较注重运动,经常跑步,有空的时候也会去健身房锻炼。”鲍老师笑着说,“挺激动的,没想到自己能拿第一,也希望所有运动员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鲍老师用自己优异的成绩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激励着广大运动员敢于拼搏、勇往直前。  竞技场上,有成功自然也有失败。一些运动员虽然没有取得耀眼的成绩,但依旧收获颇多。2020级新生李国奥积极报名参加了男子100米项目,但很遗憾没有进入决赛。他说:“第一次参加运动会感觉很激动,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能和这么多实力强劲的对手竞争也是一种荣幸。”他表示:“之后我会多多锻炼身体,明年继续参与运动会,争取取得一个好成绩!”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勇于争先,但绝不仅仅是夺冠,运动员们有的收获多枚奖牌,有的收获真挚友谊,有的收获欢声和笑语,在师大运动会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幕后英雄 无声坚守  除了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们,还有一些身影我们也不能忘记。观众席上,头戴小红帽,拿着鼓掌拍,认真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同学是田径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初秋的风有些寒冷,但热情的朱倩和方静两位同学早早来到看台,坐在最前排的位置为学院的运动健儿加油鼓劲。谈起观看运动会的感受,方静说:“第一次参加大学的运动会,同学们敢于争先、坚持不懈的精神都令我感到振奋,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们苏师学子的青春风采。”一旁的朱倩补充道:“我看到一位运动员摔倒后许多同学冲上去扶起他,这种团结友爱的氛围令我动容。”耳边的呐喊声再次响彻云霄,看台的同学们仿佛也在进行着热烈的竞赛,力争把最响亮的助威带给场上的运动健儿。  赛场上另一组重要人员就是拿着小红旗和计分板的裁判员了。他们或站在起点处,手握发令枪,发出激动人心的指令;或站在终点处,紧盯跑道,稳稳地按下决定成绩的秒表。他们公平公正、细致入微,在尘土和风沙中记录着每一位运动员的辉煌。中午的烈日下,来自体育学院的学生裁判左元坤正低头记录着垒球比赛的成绩。“今年的运动员们都充满激情,展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左元坤认真地说,“希望所有运动员们谨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当然竞技精神也不能放弃。”  为了保证运动会的顺利举行,校学生会的工作人员一刻也没有懈怠。负责人之一周勤超同学说:“首先,我们提前和大体部的老师以及各学院之间取得联系,建立沟通桥梁,以保证学院参赛报名渠道畅通,保证运动会期间服务人员、工作人员的正常交接。之后,我们统计了各学院人数及需求,确定看台坐席和学院服务点摆放。”在运动会进行期间,他们的工作仍然非常繁忙。周勤超介绍说:“有许多学院到校学生会服务点反映,因某些特殊原因运动员没有及时检录成功而错过比赛,被扣赛场秩序分。我们校学生会实践部部长得知后去每一个学院询问是否存在此类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除了校学生会的辛苦付出,各学生组织及学院也都派出了志愿者,他们各司其职,或维护秩序,或帮助同学,或组织宣传,共同确保了运动会的圆满举行。  本次运动会于10月23日下午正式闭幕,黄军伟副校长致闭幕词,主席团领导为各获奖单位颁发奖杯和证书。“我们将继续弘扬体育文化,发展体育特色,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活力四射,光芒万丈。”以体育智,以体育心,黄军伟副校长在最后呼吁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以昂扬的斗志展现崭新的姿态和饱满的激情,体育教育并行,共同开创江苏师范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呐喊与欢呼萦绕在这片天空,汗水与泪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两天紧密的赛事中,全体运动员怀揣希望奋勇拼搏,观众们文明得体热情不减,来自众多组织的工作人员默契配合尽力付出。盛会落下帷幕,但我们相信师大学子会将这份体育精神一直延续下去,齐心协力,再创辉煌。

江苏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946次访问,全刊已有245279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