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姚正海: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做的最值得的事情

摘要:  中国注册会计师,省重点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负责人,省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江苏省第十三、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会计学专业硕士(MPACC)硕士点导师组组长……说起这些头衔,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姚正海教授谦虚地解释道:“这么多年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坚持了这么久都会有收获。” 正是这样的信念,从教近二十年以来,姚正海教授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值得”是他挂在嘴边的最多的一个词语。   “老师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的培养优秀人才”  在商学院很多学生心中,姚正海教授就像是“父亲”般的角色。他不仅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无微不至地关注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姚正海教授始终坚信,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使自己所教的学生学业上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商学院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王艺就是姚正海教授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王艺同学特别能够吃苦,愿意努力,现在在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EY)会计事务所工作。”谈起王艺同学,姚正海教授总是说不出的骄傲。  在研究生期间,姚正海教授每周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辅导王艺梳理有关会计理论知识的各种重点难点,同时经常带领王艺进行专项的课题研究,从课题申报的格式规范、课题目标的制定、课题内容的规划和具体研究等等,姚正海教授总是耐心细致地指导,一字一句地雕琢,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疑问的地方。通过努力,王艺同学荣获2016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跟姚老师学习的三年,他在我的学业指导上尽心尽力,并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很敬佩他。”王艺说。回想起在师大奋斗的点点滴滴,正因为有导师姚教授为她指引方向,她才最终通过努力,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陆妩婕等同学在姚正海教授的指导下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敬文书院会计学专业黄钟慧同学在姚正海教授多次辅导申报技巧后成功被纽约大学录取;吕兰茜同学的毕业论文在姚正海教授的指导下荣获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三等奖……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姚正海教授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量,这样的付出赢来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姚教授本人更是先后两次获得江苏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老师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的培养优秀人才!”姚正海教授说。  “我要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姚正海教授深知,高校深化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现今高校教师最本职的工作,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因此,姚正海教授始终秉持以科研深化教学,以教学强化科研的理念,用自己的实际作为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绝对不能含糊!”姚正海教授说道。为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姚正海教授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对于一般的会计资格考试来说,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多、周期长,难度较大,但是姚正海教授在备考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信心,抓紧教学和科研以外的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经常复习到深夜。  “考注会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我有了这样的经历,就能更好地辅导学生们进行备考,帮助学生尽快考取证书。”姚正海教授说。为此,在获得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后,姚正海教授更加注重从自身影响带动学生。因为经常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以及模拟实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姚正海教授总是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深入提升财会工作技能的同时,研究学习信息技术变化对财会工作产生的时代需求,并熟练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对我们从事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的教师来讲,怎样通过我们的教导使学生拥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能力,怎样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保障会计信息的及时与可靠,怎样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帮助,这些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尤其是要跟上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知识更新的步伐。”姚正海教授说。这样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使姚正海教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先后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五项部省级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不少论文刊载于专业核心期刊。  “教书和育人要齐头并进”  “做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就是要心思正,不能有一点歪脑筋!”姚正海教授常常语重心长地跟学生说。这是他多年来秉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并重的根底所在。  在《财务分析》的课堂上,姚正海教授选择康得新、牧原股份等典型上市公司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讨论、视频教学等创新形式,从事实分析到人物思想的分析,从教导学生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到教育学生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间的关系,姚正海教授实际是在潜移默化地将立德树人的道理渗透给学生。姚正海教授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书与育人应该步调一致,并驾齐驱。教授知识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更本质的是要立德树人。“现在社会诱惑很多,我们就应该多做一些,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  因此,在他的课堂上不仅有财会知识的传授,还有人生阅历的分享,更有隐性的榜样示范,这些都促进商科学子逐渐养成了清正、向上的作风。他还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财经方面的书籍,通过相关财经媒体来获得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动态;并有效利用假期去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让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在实践中入脑入心。  除此之外,姚正海教授在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2015年度立项建设重点教材《会计学基础教程》的编写过程中,就把“诚信”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念融入其中,尤其是通过现实中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严密剖析假账的产生轨迹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应对策略,教导学生做一个忠于道德、忠于诚信的人。  “做会计这个职业啊,就是要“锱铢必较”,每个数字你都弄明白了,那就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姚教授说。循循善诱,一心谋求教书育人的真谛所在;谆谆教诲,只为培养德行兼备的明日之光。学品与人品都要“锱铢必较”,勾勒出一位模范教授的正派与坚守。

鞠长猛:为学生筑梦,用爱心育人

摘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者,必先明道、信道,成为教育信念坚定的践行者。对于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鞠长猛老师而言,对师道的理解早已贯穿了他事业追求的各个方面。“教师之职平凡,教师之举不凡。”“经师易遇,人师难遇。”鞠老师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在教育岗位上不断耕耘,弦歌不辍。  钻课程思政,扬价值文化  2019年,鞠长猛老师作为骨干成员成功申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华侨华人研究》。何为“课程思政”?鞠老师有着自己独到见解,也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教育模式。他认为,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渗透课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引导方式,将最基本的思想品德与精神根深蒂固渗入学生骨髓。“把思政和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合一起,并且通过一系列实例教学能让学生置身其中,既能让他们掌握知识,又能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鞠长猛老师说。因此,在《华侨华人研究》这门课程中,鞠老师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为学生解读侨批内容,再到展示海外唐人街街景,再到深入分析华侨社团发展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认识到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更重要是的让学生们体会到华侨华人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他们浓浓的思乡情、强烈的爱国心。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鞠长猛老师同样也是如此。19级历史学专业的卞天奇同学谈起鞠老师上课的情景,总是滔滔不绝。“不论是西方文化史、华侨华人史和中国近代史的课堂上,鞠老师的讲解总是把一幕幕历史作为生动的教材,让我们感悟到人类的美好理想,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有效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鞠长猛老师说道。从教以来,鞠长猛老师一直致力于探索思政与教学的融合策略。不断切换历史的镜头、打破时空与地理的限制,从中国与世界的灿烂历史长河中汲取营养与智慧,用宏观的历史眼光、生动的史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去引导学生,这是鞠老师践行育人初心的重要过程,也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重中西对比,强文化自信  鞠老师主要教授研究生《世界文化遗产》,本科生《世界历史文选选读》《世界古代史》《华侨华人研究》《西方文化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主要课程,并且长年承担大一新生的《世界古代史》课程。  “《世界古代史》是‘世界通史系列’的第一门课程,所以对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鞠长猛老师说。因此,鞠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即通过中西历史对比研究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掌握历史知识脉络。在讲述世界历史文明与文化思想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古希腊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几乎重叠,所以鞠老师经常将古希腊文明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进行对比分析。从地理位置的对比入手,深入对比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等具有代表性哲人的文化思想,最终落脚在两个时期的文明成就与思想内涵。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鞠长猛老师通过中西对比的形式串联起历史文化的时间、空间和情感。让学生置身课堂领略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其实,像《世界古代史》这些课程,即便各章节已经讲过多遍,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鞠老师介绍,他会在每次上课前坚持花费大量精力制作每一幅PPT,剪接制作每一个视频,精准把握时间和数据,准确定位事件和人物的信息,并且仔细推敲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在2020年上半年线上授课期间尤其侧重于网络平台,信号测试、授课方式革新、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力图将最精彩的内容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辛勤的付出总有收获,学生们课堂上的反应以及对我的高度认可让我更加坚定了一名老师的责任。”鞠长猛老师说。  守科研阵地,勤建言咨政  2020年3月-6月,十二场跨越万里的中国与海外华侨华人视频连线研讨会相继举行。鞠长猛老师作为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团队的一员,在总负责人张秋生教授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了“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专题研讨,为国外侨胞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献计献策。  “作为团队的一员,鞠老师工作不分分内分外,高度负责,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团队带头人张秋生教授这样评价。  据了解,江苏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依托于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平台,承担着为侨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的重要任务。“‘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维护侨益’是我们的科研目标。”鞠长猛老师介绍,他与团队成员老师经常利用学科和专业优势,共同探讨华侨华人移民、经济、文化、社团、参政和侨务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与特点,同时充分结合当前的侨情和形势,为侨务工作以及当前的防疫工作建言献策,并积极撰写有关华侨华人的咨询报告。2020年,鞠长猛老师于2019年所申请的“加强华侨华人国情认知”项目获得了徐州市侨联的立项,对侨务部门把握海外侨情新变化提供了有益思考。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做好科研普及工作,鞠老师创办并有效运营了微信公众号“苏师大澳研与华侨华人研究”,将中澳关系、华侨华人相关前沿性问题以及相关最新动态介绍给关注相关问题的同学们和学术爱好者。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鞠长猛深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责任”二字,倾注满腔心血,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曾经有学生问我,是什么让我一直保持着对教育工作的饱满热情。没有半点犹豫,我做出了回答:因为对教师这份职业心存敬畏、坚守初心。”正是这份初心,成为了鞠长猛老师为学生筑梦、用爱心育人的坚强动力。

江苏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8180次访问,全刊已有245312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