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力攻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体育学科内涵建设
--访体育学院院长 房冬梅

摘要:编者按:  舟至中流,击楫勇进。今年是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现推出“聚焦创新驱动,谋划‘十四五’发展”院长访谈活动。系列访谈将深入展现各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特色成绩与创新举措,同时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言献策。  校报记者:房院长,您好!据了解,体育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的整体概况吗?  房冬梅: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更名为体育学院。继1998年、2007年分别获得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学训练学两个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之后,2011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四十余年来,体育学院坚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扎根苏北发展,经过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已形成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函授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和较为完善的体育一级学科体系,并已成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基础教育体育师资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同时拥有体育硕士专业授权点,现有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四十余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4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坚守教学质量关,力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近些年来,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质量逐年提升,实现了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的零突破,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在校内名列前茅,研究生的科研产出量和成果质量不断提高。产生了诸多标志性的成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技术总分一等奖和专业理论一等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邰普庆、张亭宾等同学获得世界冠军两人次,多人次在全运会及全国比赛中夺得桂冠。我校女子足球队多次代表国家、江苏省和我校参加世界和全国比赛,成绩斐然,是我校一张靓丽的名片,现仍有4名在籍学生服役于国家女子足球队。2016年、2018年我院学生连续两届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  校报记者:请您聚焦创新驱动战略,从学科内涵建设等角度,谈一谈学院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吗?  房冬梅:学院充分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发挥区域优势,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传统学科,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近四年,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项目实现重大突破。郇昌店博士入选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2006-2018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排行榜体育学综合指数排名前30。受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研发创编的系列健身操——中华五禽操被列入江苏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对外交流中体现其独特魅力,2018年获得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立项,被教育部评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项目。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检阅,也是提升学校影响力的高效窗口,体育竞赛是我院重点工作之一,各类项目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享誉全国的女子足球队,自主创编推广的中华五禽操,民族传统项目武术和舞龙舞狮等在世界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战绩,在我校影响力的扩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学院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发挥学科所长,为国家和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产生了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部义峰、郇昌店、吴香芝等多位教师成为国家级培训、国家政策制定咨询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成员,在政府决策、紧缺人才培训、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报记者:今年是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之年。基于此,对于学院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思路和规划呢?  房冬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在实现“健康中国”纲要的宏大工程中,体育学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在新形势下,我院定将瞄准学科前沿,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高质量发展需求,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发挥本学科的区域优势与比较优势,持续强力推进内涵建设,努力实现我院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更新发展观念,凝聚发展共识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新时期教育发展新理论和两会精神,在工作中贯彻落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推进 “四有好老师”项目建设,让每位党员成为干事创业的排头兵,营造凝心聚力,共创未来的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二、振兴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体育学一级学科,打造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培育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以“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为原则,以精品课程、微课、慕课建设和专业基本功达标制度为抓手,构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多举措提师德,优教风,促学风,着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齐抓共管,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破解师资困境,推进特色团队建设  以“引才”为重点,以“聚才”为根本,以“育才”为主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有关政策,通过有效办法与措施,力争在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拔尖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一定突破。整合人力资源,构建科研平台,打造科研团队,凝练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科研方向,实现成果突破。  四、发挥群体竞赛优势,助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扬长补短,精心组织,用心谋划,进一步加强训练管理,力争实现各类竞赛成绩的新突破。进一步扩大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将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细化落实。实施乐跑苏师——互联网+大学生心肺适能提升计划。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推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助力学校美誉度的提升。  五、融入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融合发展需要,融入地方发展需求。与省、市体育局等企事业单位在体育产业、休闲体育、决策咨询、人才培训等全方位对接,共谋发展。  在新形势下,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定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实现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事业发展的洼地崛起,在新时代发展的征程中留下我们奋斗的身影! 

共建 共享 共赢:打造来华教育品牌,优化国际教育生态
--访国际学院院长 侯铁建

摘要:  校报记者:侯院长,您好!国际学院是江苏师大的一个年轻又特色鲜明的学院,近几年它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较高的认同,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的整体概况。  侯铁建:开放、多元、包容是国际学院的基本特征。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是承担我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学院,全体教职工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聚合境内外优质资源,持续推进国际学生教育的各项工作,服务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目前,学院与五大洲9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生来自53个国家,在籍国际学生622人,在校国际学生规模、全外文专业数量、全外文授课课程门数、本硕博多层次培养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国际学院设有语言基础和中华才艺两个教研室和党政管理、教学运行、学生工作、招生管理四个管理办公室,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和专业学院通力协作,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日趋成熟,形成了国际学生的“分工分段”共生管理模式,江苏师范大学的教育国际化生态日臻完善。  校报记者:您刚才特别提到了“教育国际化生态”,“生态”的确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学院在“生态”改善上取得了哪些成绩,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侯铁建:我们对生态的理解是结果型质量、过程型质量和结构型质量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各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各种发展因素的协调性。国际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都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结果。  争取各级各类各层次政府奖学金项目,优化学校生源结构。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生教育历史悠久,作为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国际学院再接再厉,“十三五”期间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高校”资格验收,连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高校研究生”“中美人文交流”“丝绸之路”“中非友谊”和“中央支持地方”等多个奖学金专项,作为“留学江苏目标学校”,连续获批江苏省“优秀人才遴选”项目、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和东盟奖学金项目,以及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生源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我校国际学生教育的品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提升层次、多元探索,拓展学院发展空间。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从中文授课到英文授课、从本科专业到博士专业、从校地合作到“一带一路”,学院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多年的全中文授课国际学生培养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继续推动全英文授课国际学历生教育,开设本科4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陆续开设硕士研究生4个专业(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2019年我校首次招收博士专业生物学外国留学生,实现了本硕博层次国际办学的突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境外高校,面向独联体国家,设计并开设“汉俄翻译”专业项目,实现中外各层面的共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项目,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签署三方联合培养协议。推动与高职高专“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共建“3+2”国际学生联合培养项目,2020年,实现了疫情防控下学院发展模式和项目的突破。  做强课程,做大项目,赢得良好国际声誉。扎实做好人才培养的课程基础建设,推动全校范围内全英文课程建设,促进相关学院提升师资、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汉学家与中国》《大学物理》和《遗传学》等5门全英文授课课程获批“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被遴选为首批江苏教育英文展示课程。《HSK(留学生基础汉语精要)》微课和《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获批我校“十三五”课程建设立项。扎实推进市场化之路,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学院高质量承办了美国达德学院四周夏令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孔院中学生游学团、加拿大卡莫森学院教师研修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生游学团等项目,接待阿根廷国家电视台来院采访拍摄,获得良好的国际声誉。  制度规范,文化导向,留学生管理再上新台阶。2020年,学院疫情防控和发展建设工作两手抓。国际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新突破,线上教学扎实推进;学生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流程和手续办理更加高效、科学。同时,大力开展以文化认同为导向的留学生管理及学习活动。如,通过汉语角、最美汉服比赛、京剧进校园、考察美丽邳州等活动提升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组织我校和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两地三校80名优秀中国政府奖学金生通过徐州这个视窗一窥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见证中国制造的强劲实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瑰丽多彩。2018年12月获江苏省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委员会颁发“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  近年来,我校留学生在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哈萨克斯坦籍学生祖菲亚以满分的成绩获2014年江苏省“同乐江苏”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科摩罗籍学生MAAMOUNOU DJAE MOHAMED(孔大卫)是文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成员,其项目“仓颉学院”斩获2018年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2018年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学生SANCHEZ NORBERTO CARIDAD(诺伯特)获2018年江苏省“同乐江苏”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苏北赛区一等奖,江苏省总决赛三等奖。  校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国际学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更加严峻和复杂,请问接下来国际学院有哪些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  侯铁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密结合、需求导向和价值导向高度吻合一直是我们的工作指导和基本追求。目前学院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非常严峻,国际反华思潮甚嚣尘上,新冠疫情导致的国际人员流动受限,国内兄弟院校留学生同质化竞争加剧。但挑战有时就是机遇,国际学院发展将继续发扬“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校园精神,呼应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需求,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求,围绕我校省部共建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聚合境内外优质资源,将学院建成为重要的“一带一路”交流平台、“知华友华亲华爱华”国际人才的培养平台、服务学校“开放融合”发展的工作平台,进一步营造和完善我校的国际化办学生态  我们建设高水平特色来华留学目标学校的决心从未动摇,近期的任务是两个“优化”:  一是优化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细化培养类别。提高学历生质量。争取各类政府奖学金政策支持,通过校际合作交流获取优质生源,开展自费留学生培养工作;做大预科生规模。专业化开展预科教育和汉语教学,做实学历生生源基础。将申请成绩和预科成绩纳入奖学金资格考核,吸引优秀预科生和语言生;拓展培训生市场。通过积累校友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际合作,服务企业走出去,实现互利双赢。  二是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学科建设,呼应企业需求。优化留学生专业结构。本硕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建立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培养专业申报机制;服务学校学科建设目标。研究生专业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向智库建设学科倾斜,突出学科国际化特色;回应中国企业走出去需求。以本科为主,校企合作推进,招生专业向工程技术类、商科类和汉语言文化类专业倾斜。同时我们也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适当调整路径和策略:  对表对标,以筹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为抓手,建章立制,理顺和完善留学生培养工作体制和机制,规范学校留学生培养工作,建设高水平来华留学目标示范院校。  聚焦主业,用好各级政府奖学金资源,拓展与境外友好院校合作关系,推进与走出去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学历生培养精品化,语言生培养预科化,校企合作订单特色化。  外引内联,建立中外学生交流交换的合作渠道和工作机制,获得优质稳定国际生源,拓展中国学生国际化视野,产出高水平国际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果,推动留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江苏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504次访问,全刊已有2451923次访问